肠内营养介绍

2020-11-21 14:40:40临床营养科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3.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4. 适量吃鱼,离、蛋、瘦肉

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6.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图片 3

6条核心推荐

图片 4

二、肠内营养治疗是什么?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对于不能正常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病人,经胃肠道供给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要消化的、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流质营养制剂的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属于经肠营养,能维持消化道功能,避免肠道粘膜失用性萎缩对全身免疫及营养代谢造成的损害。

肠内营养按照支持途径可分为口服营养和管饲营养,按照输注方法可分为推注、重力滴注及泵入,按照输注时间可分为一次性、间歇性及持续性输注。

图片 7

三、哪些患者需要给予肠内营养治疗?

1. 吞咽和咀嚼困难,经口进食、摄入不足或有摄食禁忌者。

2. 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3. 超高代谢,如严重烧伤、创伤、化脓感染、多发性骨折等蛋白质大量丢失者。

4. 胃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神经性厌食或胃瘫痪的患者,多与肠外营养结合应用,或逐渐由肠外营养到肠内营养进行过渡。

5. 手术前后营养不良者;结直肠手术前准备,用无渣肠内营养制剂可降低菌群失调和感染。

6. 肿瘤化疗、放疗患者等。

四、肠内营养的优点

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范围广,方法简便,能使消化道保持适当负荷,维持消化道功能,避免肠道粘膜废用性萎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及营养代谢造成损害。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的营养支持指南均将肠内营养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1. 使用消化道功能,符合机体生理状态;

2. 安全、经济、方便,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费用较低

3. 减弱全身炎症和分解代谢反应

4. 相比肠外营养并发症较少

5. 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保持胃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五、临床营养科可提供的肠内营养制剂有哪些

剂型
适用人群
整蛋白型全营养剂
一般管饲或膳食摄入不足的患者
高蛋白型全营养剂
术后恢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高能高蛋白型全营养剂
创伤、烧伤患者、需要做术前营养准备和术后营养补充患者
短肽型全营养剂
消化吸收障碍不良患者
糖尿病型
应激型血糖升高的患者、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
支链氨基酸/肝病型
急、慢性肝炎和其他肝脏疾病患者
低蛋白/肾病非透析型
肾脏疾病等需限制蛋白质摄入的患者
低脂型
胆囊疾病等需限制脂肪摄入的患者
孕妇专用型
孕妇营养补充
产妇专用型
产妇营养补充

临床营养科还提供组件型营养制剂,如浓缩乳清蛋白粉、益生菌、膳食纤维、水/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MCT等

六、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注意事项

1. 温度适宜:营养制剂使用的温度为37~40℃,过冷或过热均会引起患者不适,以接近体温为宜。液体营养制剂使用前需先用温开水进行复温,加至营养液温度为37-40℃,才可口服或管饲滴注;粉状营养制剂用50-60℃温开水搅匀后再服用

2. 渐增浓度:营养制剂浓度应从低浓度逐渐增至所需浓度,以防止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出现。营养液浓度由低别高:温开水(糖盐水)→1/2温开水→1/2营养液营→全量营养液

3. 注意速度:注意营养液输注速度,滴速应逐渐增加,使消化道有适应的过程。危重患者或老年患者宜选用肠内营养泵控制速度。速度最好控制在120~150毫升/小时。

4. 逐渐加量:开始使用时可给全量的1/3,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至全量。每天使用营养制剂的量须由少到多:300ml→600ml→900ml→1200ml

5. 逐渐增次:由少到多,3次→4次→5次→6-8次

6. 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观测皮肤弹性,口渴情况,脉搏、血压等症状及体征。对老人、儿童和体弱患者,喂养时要注意胃肠道是否通畅,是否有胃潴留。胃内喂养开始时,每隔2-4小时检查胃残留物的体积其量不应大于前1小时输注量的1.5倍。当肠内营养液浓度与体积可满足患者营养需要并能耐受时,每日检查胃残留物1次,其量不应大于150ml,如残留物过多,应降低滴数或停止输注数小时。以免引起食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

7. 适当体位: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平坐位或床头抬高加30°仰卧位,以防反流或误吸,输注结束后应维持此体位30分钟。

8. 管道通畅:每次管喂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需用温开水冲洗管道,同时用手指轻揉管壁,以便彻底清洗,保持管道通畅。

9. 安全卫生:配制营养液时要保证卫生,输注前应检查营养液是否变质。打开或配好的营养液应放在0-10℃冰箱中冷藏,保存期不超过24小时,营养液复温后6h使用完。营养粉常温下保质期为30天。

图片 2